已亥杂诗是清代诗人袁枚所作的一组诗,共一百首,创作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已亥为干支纪年法中的一年,对应公历1781年。
袁枚在《已亥杂诗自序》中说:“庚寅秋,余自南还北,道出原武。原为魏地,晋人羊祜每宿军于此。余访羊公祠,祠毁香断,仅颓垣一区,荒草丛生。不胜凄恻!作原武怀羊祜诗一首。后之君子,闻弦歌而思风雅,庶几有慨焉。”
可见,已亥杂诗的诗题“已亥”,是指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杂诗”是指袁枚在这一年所作的诗。这些诗的内容大多是袁枚对当时社会政治、文化教育、风俗人情等方面的议论和抒怀。
袁枚的已亥杂诗,既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也有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论,还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这些诗语言通俗易懂,讽刺辛辣,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艺术价值。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忙。
为官真不易,贪污受贿常。
鱼龙混杂处,小人作威扬。
黑白颠倒事,权势压民康。
又如,在《读书杂诗》中,袁枚对读书人的价值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读书本为己,何必争名利?
圣贤千古在,书香万古垂。
但求心明志,不慕富与贵。
读破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这些诗句,表达了袁枚对读书人的期望和要求,希望读书人能够注重道德修养,不为名利所累,能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了解社会现实,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袁枚的已亥杂诗,是清代诗歌创作中的一部重要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