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乙亥杂诗的含义和意思?

首页

乙亥杂诗的含义和意思?

乙亥杂诗释义

乙亥杂诗是清朝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写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当时康熙皇帝已经74岁,身体健康状况不佳。诗中,康熙皇帝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后世子孙的嘱托。

诗的含义和意思

1、诗的题目:

"乙亥"是康熙五十八年的干支纪年,表示该诗作于这一年。

"杂诗"是指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或个人情感的随感兴之所至而作的诗歌。

2、诗歌正文:

苇短即埋茎,桑衰又蘖芽。

前两句借用芦苇和桑树的自然现象,比喻自己年老体衰并可能将不久于人世,但他仍然坚持学习和工作,并且希望后世子孙能够继承他的遗志。

只嫌膏火短,不道路程赊。

这两句意思是指,时间过得很快,但他还没有完成自己的所有目标,并且担心后世的子孙可能会迷失方向。

同宫虽异梦,谁复悔先鞭?

这两句意思是指,尽管皇宫里的兄弟们有着不同的梦想和抱负,但他们都曾经受到过同样的严格教育,并且都希望能够继承皇位。他希望后世的子孙能够继续保持这种传统,并为国家做出贡献。

覆车言未远,赢马意何先?

这两句意思是指,以前有太多的人因为骄傲自满而失败,现在又有人想要争先恐后地追求成功。他希望后世的子孙能够引以为戒,不要重蹈覆辙。

蓬莱阙路绝,黄鹤故人仙。

这两句意思是指,世上的仙境蓬莱已经无法到达,而他昔日的道士朋友也已经去世成仙。

这两句意思是指,尽管他即将离开人世,但他仍然希望后世的子孙能够继承他的松柏般的品格,并让他的精神永存于人间。

诗歌总结:

总体来看,乙亥杂诗是一首感悟人生、表达对后世子孙的嘱托的诗歌。诗中,康熙皇帝借用芦苇、桑树等自然现象以及历史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后世子孙的希望。

热门工具

Copyright© 名字网-专业婴儿宝宝起名网站!闽ICP备2022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