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亥杂诗》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所作。当时,安史之乱爆发,杜甫随唐玄宗逃亡四川,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剑外忽传来捷报,飞扬跋扈气吞吴。
宫城只有万余兵,中有精锐五千人。
贼势浩大不可敌,朝廷仓皇难施恩。
惟有供奉御沟水,连夜筑起土围城。
剑阁之外忽然传来捷报,叛军飞扬跋扈的气焰直逼吴地。
宫中只有万余人马,其中只有五千人是精锐部队。
叛军的声势浩大、力量强大,朝廷仓皇混乱、难以及时施恩。
只有供奉御沟水的人马,连夜筑起土围城。
1. 语言通俗明白,生动形象。诗中使用了大量通俗易懂的语言,如“飞扬跋扈气吞吴”、“宫城只有万余兵”、“贼势浩大不可敌”等,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安史之乱的惨烈景象。
2. 叙事清晰紧凑,节奏明快。诗歌以时间为序,叙述了安史之乱爆发的经过,节奏明快,一气呵成。
3. 感情真挚深沉,忧国忧民。诗中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体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