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三首绝句组成的组诗,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和诗人对江南的思念之情。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红楼梦》里刘姥姥进大观园,贾母问她住哪里,刘姥姥娇滴滴地答:“我们乡下人,只认得几件死人坟上树”。平日里不爱伤感的贾母竟“俱靠了”。这大概是因为刘姥姥对江南的追忆勾起了贾母对过去的追忆。正是江南好,才有如此亲情、乡情。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的美,美在春天的江水绿如宝石,日出江花红似火。心目中的江南,是春天。如只读“红似火”和“绿如蓝”,觉得热闹但浅薄,平仄一换就见功夫:“红似火”放在前面,“绿如蓝”放在后面,便流动起来,出语换气,妙在其中。
能不忆江南?春花秋月,迎新送旧,断肠人哪能忘记江南?问问自己能不忆江南吗?“能不忆江南?”不是问句,是反问句。问句是期待回答的,反问句是根本不期待回答的。既然是反问,自然把自己放在“断肠人”之列了。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杭州,自古以来就是富庶且美丽的城市,宋时更是繁华之地,有“东南第一州”的美誉。一句“最忆是杭州”,道出了诗人对杭州的深切思念。
山寺月中寻桂子,桂子月中落天香。山寺,是与佛结缘之地。当诗人置身于月夜山寺,闻着桂花香,心无杂念,内心一片宁静。桂花的香,是月亮的香,也是诗人内心的香。月夜爬山寺闻桂花香,并不仅仅是闻花香,还闻心香。
吴宫空自忆姑苏,用一“空”字概括了自己无依无靠的生活,也用这个字突出了下文“姑苏”的美丽和繁华。吴宫,诗人仕途不顺,潦倒江南,像无家可归的人一样。所以“空自忆姑苏”,更加写出了诗人思念姑苏的心情。
姑苏台上乌啼月,月照纱窗湿罗幕。姑苏台,在江苏苏州。相传为春秋时吴王阖闾所建,曾是吴国的宫苑之一。在诗中,它象征着江南的繁华与富庶,诗人对江南的思念。
月色如水,纱窗和罗幕被月光打湿,乌啼增添了夜的韵味。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已到了难以抑制的地步。梦中,诗人似乎回到了姑苏,已经在姑苏台上听见了乌啼,看见了月亮,感受到纱窗和罗幕的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