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是起源于唐代江南水乡的民歌,因其优美动听的曲调而广受欢迎,历代文人雅士纷纷填词,抒发对江南美景的怀念和赞叹之情。其中,最著名的《忆江南》之一便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的风景优美,诗人曾经在那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日出时,江面上的花朵盛开着,像燃烧的火焰一样红;春天到来时,江水碧绿,就像蓝色的宝石一样。这样的景色,谁能不思念江南呢?
这首诗语言朴实,但感情真挚,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思念之情。它不仅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也是一首著名的江南民歌,至今仍在江南地区广为传唱。
《忆江南》这首诗作于白居易晚年。当时,白居易已经退休,回到家乡洛阳颐养天年。但他对曾经在江南度过的美好时光仍然念念不忘,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江南是白居易的第二故乡,他在那里生活了二十多年,对那里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不仅写下了许多赞美江南的诗歌,还亲自参与了江南地区的建设。
白居易在江南的政绩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修建了白堤。白堤位于杭州西湖,全长约1.5公里,宽约6米,横贯湖面,将苏堤和孤山连接起来,成为西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白堤的修建,不但为西湖增添了一道风景,也方便了人们游览西湖。白居易还修建了白塔,位于西湖孤山之巅,高约15米,八角七层,是杭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白居易在江南的政绩,为他赢得了江南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他去世后,江南人民为他在杭州西湖孤山之巅修建了白公祠,以纪念他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