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犬这首诗据说是由唐朝诗人李白所作。诗中,李白通过对犬的细致观察,描绘了犬的忠诚、勇敢和灵敏等特点,并表达了对犬的喜爱之情。
咏犬犬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墟落警晨静,
河山肃夜眠。
田家少壮儿,
射猎畏豺狼。
出入无完皮,
岂如犬决荡。
一犬坐门前,
众鸡不敢哗。
深村何寥廓,
犬吠护桑麻。
这首诗共四首,每首四句,共十六句。
第一首:犬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墟落警晨静,河山肃夜眠。
这首诗描绘了犬在夜半时分,在深巷中吠叫,鸡在桑树上鸣叫的场景。犬的吠叫和鸡的鸣叫打破了夜的寂静,也惊醒了睡梦中的人们。
第二首:田家少壮儿,射猎畏豺狼。出入无完皮,岂如犬决荡。
这首诗描绘了田家少壮儿在野外射猎时,被豺狼追赶的情况。少壮儿们虽然身强力壮,但面对凶猛的豺狼,却只能畏惧和逃跑。而犬却不同,它勇敢无畏,面对豺狼的追赶,能够奋力抵抗,保护自己的主人。
第三首:一犬坐门前,众鸡不敢哗。深村何寥廓,犬吠护桑麻。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犬坐在门口,鸡群不敢喧哗的场景。在深邃的村庄里,犬的吠叫声显得格外响亮,它守卫着主人家的桑麻,不让外界的侵犯。
第四首:柴门鸟雀噪,归犬吠桑麻。屋下饥狗子,咬断贼人瓜。
这首诗描绘了犬在听到主人归来时,吠叫桑麻的情景。这时,柴门传来鸟雀的噪声,归来的犬吠叫着桑麻,屋下的饿狗子则咬断了贼人的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