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诗,又称闲居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多描绘隐居山林、远离尘世的生活。幽居诗常寄托着诗人的幽居情怀,表现出对自然山水和闲适生活的喜爱,以及对世俗功名的淡漠。
1. 解释:
幽居诗多以幽雅清丽的语言,描绘出隐居山林的悠然自得的生活。诗人往往将自己置身于山林之中,远离尘世的喧嚣,享受着清新的空气和优美的景色。他们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寄情于山水之间,怡然自得。
2. 意思:
幽居诗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思想感情:
- 对自然山水的喜爱:诗人热爱自然山水,认为山林是世外桃源,是远离尘世喧嚣的理想居所。他们将山林描绘得无比美好,使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 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幽居诗人厌倦了世俗功名的争夺,向往闲适恬静的生活。他们认为,在山林中可以忘却烦恼,怡然自得,享受真正的快乐。
- 对世俗功名的淡漠:幽居诗人对世俗功名并不热衷,他们认为这些都是身外之物,不值得追求。他们宁愿在山林中度过一生,也不愿参与世俗的争斗。
3. 简短翻译:
以下是一些幽居诗的简短翻译:
- 王维《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中年以来我逐渐喜欢上了道家思想,晚年在南山定居。兴致来了就独自一人外出游览,遇到好的景色却只能独自欣赏。走到溪流的尽头,坐着观看云朵升起。偶然遇到山里的老人,谈笑之间不知不觉就已经到了傍晚。)
- 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白居易《归隐》: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耕亦织,衣食自足何所营。取舍尽由我,优游山水任所适。息心休六入,清净不可犯。焚香坐静室,默朝上帝求长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