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诗人李白漫游太行山时所作。诗人在一座寺庙里借宿,第二天早晨起来去拜佛。他走到寺庙的大殿前,却发现大门紧闭,里面空无一人。诗人感到非常失望,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寺门虚掩长松下,闻钟疑是老僧呼。
行到山中无人处,一片落叶一菩提。
寺门虚掩:寺庙的大门没有关紧。
长松下:松树下。
闻钟疑是老僧呼:听到钟声,以为是老僧在呼叫。
行到山中无人处:走到山中没有人烟的地方。
一片落叶一菩提:一片落叶,就是一棵菩提树。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山中游历时,遇到寺庙大门紧闭,无人回应的情景。诗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了内心的失落和感慨。
首句“寺门虚掩长松下”,点明了诗人所处的地点是寺庙,而且寺庙的大门没有关紧。这暗示了寺庙里可能有人,但当诗人走近时,却发现大门紧闭,里面空无一人。这一下,诗人的心里不由得生出一种失落感。
第二句“闻钟疑是老僧呼”,写诗人听到钟声,以为是老僧在呼叫。这说明诗人当时是怀着虔诚的心情来拜佛的。但是,他却扑了一个空。这更加深了诗人内心的失落。
第三句“行到山中无人处”,写诗人走到了山中人迹罕至的地方。这说明诗人已经放弃了拜佛的念头,继续独自一人在山中游历。
第四句“一片落叶一菩提”,写诗人看到一片落叶,想到了一棵菩提树。菩提树是佛教的圣树,代表着觉悟和智慧。这说明诗人虽然没有拜到佛,但是他在大自然中找到了另一种觉悟。他意识到,人生无处不是修行,只要心存佛性,在哪里都可以获得智慧。
这首诗语言简朴,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内心的失落和感慨。同时,诗人也借此告诉我们,人生无处不是修行,只要心存佛性,在哪里都可以获得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