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建安十二年(207年)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作者:杜甫
年代: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
西岳崚嶒竦处尊,
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
拄到玉女洗头盆。
这首诗写于杜甫晚年,他被贬谪到华州(今陕西华县)后,登西岳华山时所作。诗歌语言简洁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杜甫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诗歌中,杜甫将华山比作威严的父亲,将众山比作儿孙,表达了对华山的敬畏之情。同时,诗歌也表达了杜甫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作者:张若虚
年代: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这首诗写于张若虚游览吴越时,在春江花月夜中所作。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春江花月夜的迷人风光和诗人的细腻情感。诗歌中,张若虚将春江、潮水、明月、花朵融为一体,创造了一个如梦似幻的意境。同时,诗歌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