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魏废帝宇文昭(530年-551年),字仁举,小字菩萨奴,宇文泰长子,宇文邕之兄。大统元年(535年)袭封安定王,食邑二万户。大统二年(536年),拜右卫将军、河南尹。大统三年(537年),为丞相元斌所诬,下狱当死,左丞相高欢、御史中尉王盟等争以为言,宇文泰乃释之。大统七年(541年),随军出征东魏,西魏大败,宇文昭亦被俘虏。永熙元年(532年),归还西魏。大统九年(543年),东魏仪同三司崔暹因罪责降,宇文昭遂求为西征大都督,宇文泰深然其言,授以军权,号称二十万奉表上奏,请誓师灭东魏。大统十一年(545年),宇文昭击灭韦孝宽,进兵围洛阳,不过四十八天,洛阳城破。东魏孝静帝出奔邺城,东魏亡。大统十二年(546年),宇文泰薨,宇文昭嗣魏公,进爵大冢宰,加九锡,增邑万户,封楚霸王,录尚书右仆射事。大统十四年(548年),袭封魏王。
西魏废帝宇文招(543年-578年),字惠德,小字弥稽,宇文昭之子,宇文邕之侄。大统十六年(550年),继位为帝,改元废帝,时年为七岁。初以贺拔胜为大丞相、录尚书事,于谨为大司徒、领尚书左仆射,杨荐为大司空、领尚书右仆射,赵贵为大司马、仪同三司。废帝在位二年,宠爱宗室,多所杀戮,以致朝野离心,人心思变。大统十七年(551年),西魏大将宇文邕率军入京师,废黜宇文昭。大统十八年(552年),魏废帝宇文昭为仪同三司。大统二十年(554年),恢复宇文昭王爵,封安定王。世祖初,以帝居籓,封东平郡王,邑二万户。天保初,改封常山郡王。天保七年(556年),遇害,时年一十三岁。
宇文招从军行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大统十六年(550年),当时宇文招七岁,刚刚继位为帝,他为了激励将士们保家卫国,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从军行战地夜分秋色凉,将军金鼓振四方。
屠城杀尽降羯虏,英主雄豪气益扬。
文士抚弦歌慷慨,诸将扬旗壮且康。
十五从戎征 entfernte ,立功名遂侯王。
秋天到了,夜里寒冷无比,将军身披盔甲,手持金鼓,催促士兵们前进。士兵们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将敌人杀得片甲不留。皇帝英明神武,更加豪气万丈。文士们弹着琴弦,唱着慷慨激昂的歌曲,将士们挥舞着旗帜,杀气腾腾。十五岁就参军打仗,建立功名,成为侯爵和国王。
这首诗通过对战争场面的描写,表现了将士们英勇杀敌的豪情壮志,以及皇帝英明神武的卓越领导才能。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战争场面的残酷和悲壮。秋天到了,天气寒冷无比,将军身披盔甲,手持金鼓,催促士兵们前进。士兵们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将敌人杀得片甲不留。这两句诗写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壮,同时也表现了将士们英勇杀敌的豪情壮志。
诗的第三四句描写了皇帝英明神武的卓越领导才能。皇帝英明神武,更加豪气万丈。文士们弹着琴弦,唱着慷慨激昂的歌曲,将士们挥舞着旗帜,杀气腾腾。这两句诗写出了皇帝的英明神武,以及将士们的豪情壮志。
诗的最后两句描写了将士们建立功名的决心。十五岁就参军打仗,建立功名,成为侯爵和国王。这两句诗写出了将士们的决心,以及他们对未来的憧憬。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战争诗篇,它表现了将士们英勇杀敌的豪情壮志,以及皇帝英明神武的卓越领导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