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轼
诗人因乌台诗案被贬谪惠州,在惠州期间,诗人写下《狱中诗》一首,抒发自己对未来的担忧和前途的迷茫。
原文: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衰朽,十口无依更累人。逆风航海难进退,触礁沉舟尽死生。寄语东坡诸子侄,早早修善莫违仁。
译文:
圣明的君主像天一样普照万物,使世间春意盎然,而我这个愚昧无知的臣子却自取灭亡。年过半百,还没有建功立业,就先衰老了,而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十口之家,都依靠我一个人养活,真是累及了家人。就像逆风扬帆航海一样,难以进退,一旦触礁沉船,就会葬送了全家人的性命。我要告诉东坡的子侄们,要早早地修身养性,行善积德,不要违背仁义之道。
全诗解析: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惠州,在惠州期间,诗人写下《狱中诗》一首,抒发自己对未来的担忧和前途的迷茫。
诗歌的开头两句,诗人先是对宋神宗歌功颂德,赞美其圣明仁慈,但是诗人随即话锋一转,说自己愚昧无知,自取灭亡。这表明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谪的认识,他明白这是自己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
诗歌的第三四句,诗人抒发了对自己前途的担忧。诗人说自己年过半百,还没有建功立业,就先衰老了,而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十口之家,都依靠我一个人养活,真是累及了家人。这表明了诗人对自己的家庭的牵挂,他担心自己被贬谪后,家人会受到牵连。
诗歌的第五六句,诗人用逆风扬帆航海来比喻自己的处境。诗人说自己逆风扬帆航海,难以进退,一旦触礁沉船,就会葬送了全家人的性命。这表明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他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东山再起,也不知道自己的家人会不会受到牵连。
诗歌的最后两句,诗人告诫东坡的子侄们,要早早地修身养性,行善积德,不要违背仁义之道。这表明了诗人对后代的殷切期望,他希望自己的子侄们能够汲取自己的教训,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