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他生于公元前340年左右,卒于公元前278年。屈原早年侍奉楚怀王,深受赏识。他主张变法图强,反对楚怀王宠信奸臣靳尚、子兰等人。公元前305年,楚怀王听信谗言,流放屈原于汉北。
狱中诗共六章,每章六句。前四章写诗人在狱中的悲愤和忧虑。后两章写诗人对国家的热爱和对自己的忠贞。
第一章: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这一章诗人首先介绍了自己的身世。他自称是高阳帝的苗裔,父亲是伯庸。他出生于孟陬庚寅日,取名正则,字灵均。诗人自幼聪明好学,品德高尚,才华出众。
第二章: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这一章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时间的流逝和生命无常的忧虑。他担心自己年华易逝,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诗人希望楚怀王能够改变昏庸无道的统治,任用贤人,变法图强。
第三章: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第四章: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发郢都而去兮,慌忽不知所蹠。
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
凤飞飞兮高翔兮,一日千里。
吾自前世之固然兮,指苍天而哀叹!
这一章诗人写自己被流放后彷徨无依的心情。他离开郢都,不知何去何从。他内心犹豫不决,既想自寻出路,又担心会招来更大的祸患。诗人仰天长叹,感慨自己的命运多舛。
第五章: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纫秋兰以为佩。
这一章诗人表示自己宁愿清白而死,也不愿向昏君屈服。他希望楚怀王能够醒悟过来,让他重新回到朝堂。诗人决心退隐山林,不再过问世事。
第六章: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这一章诗人再次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楚怀王的愤怒。他希望楚怀王能够改变昏庸无道的统治,任用贤人,变法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