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诗是诗人李白在被囚禁期间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希望得到宽恕的愿望。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攻陷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蜀中。李白当时正在长安,被叛军抓获,并被囚禁在狱中。在狱中,李白写下了这首诗。
《狱中诗》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衣莫奈何,曳裾曳裾行。
昔日龌龊不易衣,
谁令骑马客,衣锦尚狐裘。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首诗共五句,前四句写景抒情,末句抒怀。
第一句“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写诗人在狱中仰望星空,看到一颗明亮的星星。诗人用“西上”二字,表现出自己身处险境,处境艰难。“莲花山”是长安城西的一座山,这里也是诗人被囚禁的地方。“迢迢”二字,形容星星遥远而明亮,也暗喻诗人对自由的渴望。
第二句“素衣莫奈何,曳裾曳裾行”,写诗人身穿囚服,在狱中行走。诗人用“素衣”二字,表现出自己被囚禁的处境。“莫奈何”三字,表现出诗人对命运的无奈。“曳裾曳裾行”一句,写诗人在狱中行走的样子,也表现出诗人对自由的渴望。
第三句“昔日龌龊不易衣”,写诗人昔日的贫困生活。诗人用“龌龊”二字,形容自己昔日的贫困生活。“不易衣”三字,表现出诗人昔日的困窘。
第四句“谁令骑马客,衣锦尚狐裘”,写诗人昔日的富贵生活。诗人用“骑马客”三字,形容自己昔日的富贵生活。“衣锦尚狐裘”一句,表现出诗人昔日的奢华生活。
第五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用“飘飘”二字,形容自己身世飘零,没有归宿。“何所似”三字,表现出诗人对自己的迷茫。“天地一沙鸥”一句,比喻自己像一只在天地间飞翔的沙鸥,孤单而无依。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希望得到宽恕的愿望。诗人用景抒情,用比喻来表现自己的心境,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