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在肃宗上元二年(761)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时所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被贬官后,在狱中遭受冤屈的愤懑心情,以及对朝廷昏暗、奸臣当道的痛恨。
三吏三别在流离,
十年忧患鬓毛衰。
白头衰发客,
低头向狱吏。
身穿破袄寒能忍,
手把霜螯饥不耐。
进退失势,
悬知流徙方艰辛,
况闻酷吏严相逼。
辞官应贬,
知能几许里?
出门即有赠,
一言何足惜。
3. 白头衰发客:指年老体衰的杜甫。
4. 头低向狱吏:指杜甫在狱中向狱吏低头,表示屈服。
5. 身穿破袄寒能忍:指杜甫在狱中虽然穿着破袄,但能够忍受寒冷。
6. 手把霜螯饥不耐:指杜甫在狱中手里拿着冻僵的螃蟹,饥饿难耐。
7. 进退失势:指杜甫在朝廷中失去了权势,处境艰难。
9. 悬知流徙方艰辛:指杜甫知道自己流放的道路将会非常艰辛。
10. 况闻酷吏严相逼:指杜甫听说酷吏对自己严加逼迫。
11. 辞官应贬:指杜甫辞去官职,接受贬谪。
12. 知能几许里:指杜甫不知道自己会被贬谪到哪里。
13. 出门即有赠:指杜甫在出门时,有人赠送给他东西。
14. 一言何足惜:指杜甫认为赠别的话不必多说,以免伤情。
《狱中诗》是杜甫在狱中所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被贬官后,在狱中遭受冤屈的愤懑心情,以及对朝廷昏暗、奸臣当道的痛恨。
诗的前四句,诗人先叙述了自己的遭遇。他流落江湖,历经十年忧患,鬓毛衰白,已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现在他身穿破袄,手把霜螯,在狱中受苦受难。
诗的最后四句,诗人表现出一种悲壮的情怀。他辞官应贬,不知道自己会被贬谪到哪里。出门时有人赠送给他东西,但他认为赠别的话不必多说,以免伤情。
《狱中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感情真挚深沉,读来令人感动。诗中也反映了唐代后期藩镇割据、吏治腐败、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