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朔日,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又称三元之首、岁之元,是新一年的第一天。
“元日”一诗,是唐代诗人王安石所作,全文如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这天,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人们燃放爆竹来辞旧迎新。春风温暖祥和,带来了一派盎然生机。家家户户的门前张灯结彩,一片光明景象,人们欢欣鼓舞地更换旧的桃符,迎接新年的到来。
诗歌中,作者通过对元日热闹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爆竹声中一岁除”一句,描绘了元日燃放爆竹辞旧迎新的热闹景象。“爆竹”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代葛洪的《抱朴子》一书中,指用竹筒盛放药物,然后点燃,以驱鬼辟邪。到了唐代,燃放爆竹已成为元日的一项重要习俗。
“春风送暖入屠苏”一句,写出春风拂面,带来温暖气息,也寓意着新的一年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屠苏酒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期间饮用的药酒,以屠苏叶、桔梗等中草药制成,具有驱邪避害,保佑身体健康的功效。
“千门万户曈曈日”一句,描写了元日清晨,阳光照耀着千家万户,一片光明景象。曈曈,指明亮的样子。
“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句,写出人们在元日这一天张贴新桃符,更换旧桃符的习俗。桃符,是中国古代民间用于辟邪除灾、祈福纳祥的吉祥之物,一般用桃木制成,上面书写着神荼和郁垒两位门神的名字。
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元日这一天喜庆热烈的气氛,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