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这首诗是王安石在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元旦所作。当时,宋神宗正在推行新政,王安石作为变法派首领之一,积极支持并参与新政。元旦这首诗就是他在新政取得初步成效之时,表达对国家未来充满信心和期望而作。
首联“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描绘的是元旦清晨的热闹景象。爆竹声声,辞旧迎新;春风和煦,送来了新年的温暖;屠苏酒香,沁人心脾。这三个意象共同营造出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也预示着新的一年将更加美好。
颔联“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写的是人们在元旦这天更换桃符的风俗。桃符是一种刻有神像和吉祥语的木板,人们在春节期间将它贴在大门上,以祈求平安吉祥。这句诗说明,元旦是辞旧迎新、祈福纳祥的日子,人们用新的桃符来代替旧的桃符,象征着对新年的美好期待。
颈联“门庭生白首相欢度,威严容与坐谈笑。”描绘的是元旦期间人们欢聚一堂、其乐融融的景象。白首相欢,形容老年人相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其乐融融;威严容与,形容长辈们和蔼可亲,与晚辈们亲切交谈。这两句诗表现了人们在元旦期间和睦融洽、幸福安康的生活状态。
尾联“竹爆青烟飞雪花,梅花欢喜作低枝。”写的是元旦清晨的雪景和梅花绽放的景象。竹爆青烟,形容爆竹燃放时产生的青烟;梅花欢喜作低枝,形容梅花在雪中盛开,竞相吐艳。这两句诗描绘了元旦清晨银装素裹、梅花盛开的美丽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又不乏生动传神的意象;诗歌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诗歌通过对元旦清晨的热闹景象、人们欢聚一堂的场景和雪景梅花绽放的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充满信心和期望,以及对新年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