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的习俗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吃元宵。元宵是用糯米粉制成的球形食品,里面通常包有芝麻、豆沙、枣泥等馅料。元宵煮熟后,浮在汤水上,象征着团圆。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宋代,就有吃元宵的记载。宋代诗人苏轼曾写过一首《元宵煮浮圆子诗》,描述了元宵节煮元宵的情景。
煮浮圆子诗宋·苏轼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去年元宵节的夜晚,花市上的灯火如同白昼一样明亮。月亮升上了柳树梢头,人们约好黄昏后相见。
今年元宵节的夜晚,月亮和灯火依然如旧。只是不见了去年的人,泪水打湿了春衫的袖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元宵节的夜晚煮元宵时,想起去年元宵节与恋人相会的场景,不由得伤春悲秋之情。诗中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的首联写去年元宵节的夜晚,花市上的灯火如同白昼一样明亮。这是对元宵节热闹景象的描绘。诗的颔联写诗人与恋人相约黄昏后见面,表现出诗人对恋人的思念之情。
诗的颈联写今年元宵节的夜晚,月亮和灯火依然如旧。这是对元宵节热闹景象的再次描绘,也表现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的尾联写不见了去年的人,泪水打湿了春衫的袖子。这是诗人伤春悲秋之情的流露。
整首诗感情真挚,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