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三十三首)》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共三十三首,为李白流放夜郎时所作,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巴蜀山川的秀丽,抒发了诗人虽遭贬谪,但仍然怀才不遇的感慨。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侧身西望长咨嗟。
巴山夜雨涨秋池,
洞庭波涌连天雪。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描绘了蜀道的险峻和李白被贬谪的悲愤之情。诗人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开篇,就奠定了全诗的基调。“侧身西望长咨嗟”,诗人站在蜀道上,遥望西边的长安,不禁长叹一声。“巴山夜雨涨秋池,洞庭波涌连天雪”,这两句描写了蜀地的壮丽景色,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波涛汹涌。“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引用了赤壁之战的故事,抒发了诗人对英雄失意的感慨,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遭遇的不平之鸣。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描写了李白乘船从白帝城顺流而下,一日之间就到达千里之外的江陵的经历。诗人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开篇,就给人一种豪迈之感。“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两句描写了沿途的景色,也表现了诗人乘舟疾驰的速度之快。“两岸猿声啼不住”,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描绘了峨眉山月色、平羌江水流、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开篇,就给人一种清幽、宁静之感。“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这两句描写了诗人乘船夜行,思念家乡之情油然而生。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因愁而生白发之情。诗人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开篇,就突出了自己愁绪的深重。“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这两句描写了诗人照镜子时,发现自己的头发已经白了,不禁发出感叹。
举杯消愁愁更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故乡明月何皎皎,
照我屋前一段草。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以“举杯消愁愁更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开篇,就表现了自己的愁绪。诗人举起酒杯想用酒来消愁,但越喝越愁;抬头望明月,低头思念故乡,更加觉得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