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王维背景介绍
王维(701-761年),盛唐著名的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治今山西运城市永济市)人。祖籍祁郡(治今山西祁县),唐初徙居蒲州。开元九年(721年),进士及第,任太乐丞。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是盛唐诗坛的代表诗人之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其诗以清新淡雅、情景交融、语言自然著称,对后世诗坛影响深远。
《杂诗》是王维最为著名的诗篇之一,共四首。这四首诗均作于王维晚年,当时他已退居辋川,过着恬淡闲适的生活。诗中所描绘的,正是他隐居生活中的所见所感。
《杂诗》第一首:
>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首诗写的是王维在空山林间漫步时的情景。诗人独自一人走在空山之中,没有看到任何人影,只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他循声而去,发现声音是从深林中传来的。他走进深林,发现阳光透过树叶照射到青苔上,形成了一片美丽的景色。
《杂诗》第二首:
>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这首诗写的是王维在山中看到的一株芙蓉花。芙蓉花开在木末,红艳艳的花朵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娇艳。诗人站在山涧的小屋前,看着这株芙蓉花,不禁感慨万千。
《杂诗》第三首:
>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写的是王维在春夜里赏月的场景。诗人坐在桂花树下,看着桂花纷纷飘落,不禁感到一阵寂寥。他抬头望向天空,看到一轮明月从山后冉冉升起。月光照在山涧中,惊动了山鸟,山鸟啼叫的声音在寂静的春夜里显得格外清脆。
《杂诗》第四首:
>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这首诗写的是王维在山中漫游时的情景。诗人走到了一条小溪的尽头,他坐在那里,看着天上的云朵飘动。这时,他偶然遇到了一位林叟,两人谈笑风生,不知不觉间,太阳已经西沉,诗人才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林叟。
四首《杂诗》均写得情景交融,语言自然,意境优美,充分表现了王维高超的诗艺和丰富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