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了诗是清朝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所作的一首诗,创作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当时康熙帝已经八十三岁,身体抱恙。这首诗充分表达了康熙帝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臣民的爱戴。
原诗如下:
自古诸帝休明德,非才便是德不俗。
退食斋居听曙钟,读书灯下少庭烛。
人生常道终无事,惟只读书遇岁月。
日与衰病苦相交,无复割除容入肉。
厌闻弓马飞鹰声,乐煮黄庭赠枯索。
出抚行围还立朝,祖宗御宇事多劳。
随方设教诗书要,仁义道德永不忘。
乃穷通古今兼变故,所以尧舜同功绩。
修身为本仁斯存,遂布仁政惠广博。
济生利物惟仁光,无负以符易道颐。
若论选贤取能臣,亦皆衍德归于善。
务期风化归醇厚,庶可当世期贤良。
知人则哲能哲王,考验兴尚贤察举。
三载一科盛典常,贤良方正广收用。
既登徒序荷天子,其后浸就贪谀风。
即今刷新为后模,德行中外腾芳名。
从来人品重于才,才重者德必疏。
用人材德分轻重,其间为治忌浮夸。
进退始终非在我,任用终须秉公论。
刊定四库载经史,俾趋治本仰明圣。
方策所资济古今,遂能影响亿万载。
书籍浩瀚自开辟,俾使遗文见复日。
于是儒生知向上,代来作圣深印契。
至于设言出我口,背道任情不可也。
惟我自畏绝谬狂,亦必恭己待众臣。
上来诸朕所执事,克慎终始恒嗣之。
尚思功济庶可期,居此勿荒憯冒渎。
中外臣僚向有能,均予进用弗限制。
励精更政务尽心,以报皇祖付托殷。
有如逆旨期众谏,作事从公帝心慰。
为君政躬行道,待臣恭己示其诚。
至于退食敬修己,听政勤端克强毅。
毋论野史逸闻事,乱政惑人莫遽疑。
惟思朕之恭敬心,亦应敬我佛弟子。
一旦归真能道成,何患渺渺慈恩永。
写此诗教诸储嗣,毫无欺隐为立纲。
归全孝友俾迪吉,续绵宗祀永令昌。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康熙帝已经八十三岁,身体抱恙。此时,康熙帝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因此写下这首诗,告诫自己的子孙和臣民。
这首诗充满了康熙帝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臣民的爱戴。康熙帝在诗中回顾了自己一生的事业,总结了自己治国的经验,并对子孙和臣民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这首诗语言平实晓畅,感情真挚深沉,充分体现了康熙帝作为一代帝王的胸怀和气度。诗中还引用了大量典故,使诗歌更加丰富多彩。
这首诗被收录在《御制文集》中,成为清朝的重要文学作品。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