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终末之诗写了什么意思?

首页

终末之诗写了什么意思?

终末之诗的创作背景

终末之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当时李商隐因得罪权臣牛僧孺,被贬为铜官县尉。在铜官任上,李商隐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终末之诗正是他这种心情的反映。

终末之诗的含义

终末之诗的题目就非常直白,就是“最后的诗歌”。这首诗一共八句,每两句为一节。第一节写诗人对人生的绝望和厌倦。第二节写诗人的孤独和无助,第三节写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恐惧,第四节则表达了诗人对死亡的向往。

1.

第一节

> 相见时难别亦难,

> 东风无力百花残。

这一节写诗人对人生的绝望和厌倦。“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出自汉代古诗《陌上桑》。这句话的意思是两个人见面很难,分别也很难。诗人在诗中引用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绝望和厌倦。他认为人生就像两列相向而行的火车,终会相遇,但终会分开。而这种相遇和分别,都是痛苦的。

2.

第二节

> 春蚕到死丝方尽,

> 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一节写诗人的孤独和无助。“春蚕到死丝方尽”一句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锦瑟》。这句话的意思是春蚕到死,它的丝才尽了。诗人在诗中引用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孤独和无助的心情。他认为自己就像春蚕,孤独地吐着丝,直到死后才能解脱。

3.

第三节

> 晓镜但愁云鬓改,

> 夜吟应觉月光寒。

这一节写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恐惧。“晓镜但愁云鬓改”一句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这句话的意思是早晨照镜子,只愁鬓发变白。诗人在诗中引用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迷茫和恐惧。他认为自己已经老了,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

4.

第四节

> 蓬莱文章建安骨,

> 中间小谢又清发。

这一节表达了诗人对死亡的向往。“蓬莱文章建安骨”一句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这句话的意思是蓬莱仙岛的文章,具有建安时期的骨气。诗人在诗中引用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死亡的向往。他认为死亡就像蓬莱仙岛,是一个美好而神秘的地方。

终末之诗是一首非常悲凉的诗歌。诗人通过对人生、孤独、未来和死亡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绝望和厌倦。这首诗也被认为是李商隐的绝命诗,他在写完这首诗后不久便去世了。

热门工具

Copyright© 名字网-专业婴儿宝宝起名网站!闽ICP备2022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