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过安仁》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乘船经过江西安仁县时,所看到的景象和所产生的思想感情。
公元765年(唐代宗大历三年),杜甫携家从夔州出发,顺江东下,前往潭州(今湖南长沙)。途中,经过安仁县。安仁县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是杜甫的故乡。诗人在此地登岸,故地重游,感慨万千,遂作此诗。
《舟过安仁》共八句,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前四句写舟过安仁时所见的景象:“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两句写出了安仁县的优美景色。江水环绕着绿油油的田野,两座青山像两扇门一样敞开,迎接着诗人。
“风波不动受王化,夜月一痕开画屏。”这两句写出了安仁县的宁静祥和。江水风平浪静,仿佛受到了王化的感化,连夜空中的月亮也只有一丝光亮,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后四句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趋时不逢河清。”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诗人想起自己的家园破败不堪,而自己却只能颠沛流离,无法回归故里。
“白头搔更兼癫,梦里依稀慈母泪。”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诗人已经满头白发,而且还患上了癫痫病,在梦中依稀还能看到母亲的眼泪。诗人担心国家的前途,希望能够看到河水清澈的一天,但现实却让他感到失望。
《舟过安仁》是一首感情深沉、意境优美的诗篇。诗中,诗人通过对安仁县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诗歌语言朴实无华,但却意蕴深远,耐人寻味。
《舟过安仁》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中流露出诗人对人生、对社会、对国家的深切思考。诗歌具有很高的思想性、艺术性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