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春日》诗创作于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春日,当时朱熹55岁,在福建同安任知县。这首诗是朱熹在春日赏花游玩时有感而发创作的,反映了他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命的热爱。
朱熹的《春日》诗共四句,每句七言,仄起平落。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活泼,意境优美,充满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
“胜日”:美好的日子,指春光明媚的春日。
“寻芳”:寻找芬芳的花朵,这里指赏花。
“泗水滨”:泗水河畔,这里指朱熹所在的福建同安,因为同安境内有泗水河。
“无边光景一时新”:春天的景色无边无际,到处都是新的景象。
“等闲”:偶然,不经意间。
“识得东风面”:认出了东风的样子,这里指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万紫千红”:各种各样的花朵争奇斗艳,色彩缤纷。
“总是春”:这一切都是春天的景象。
“流水如天心不改”:流水就像天的心意一样永恒不变,这里指春天的景色生生不息,循环往复。
“绿杨烟外晓寒轻”:绿杨树的枝条在烟雾缭绕的晓寒中显得格外轻盈,这里指春天的气息清新怡人。
“红杏枝头春意闹”:红杏枝头春意盎然,生机勃勃,这里指春天的景象充满活力,热闹非凡。
“着意随他满袖归”:有意识地把春天的气息带回家,这里指朱熹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