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王维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被贬为济州司户,二十二年时被赦免,迁为右拾遗,二十四年(736)迁为尚书郎。写此诗时,王维患病请假未归,住在长安西南的辋川别业。唐朝的授官制度,官员服官三年后必有升迁,因此,南归时王维以故官改称郎官。
独自行走在幽静的竹林深处,
鸟儿欢快地鸣叫,树木郁郁葱葱。
漫步于林间小路,
感受着竹林的清幽雅致。
远离了尘世的喧嚣,
心中一片宁静淡泊。
寄情于山林之中,
享受着闲适美好的生活。
《竹里馆》这首诗,描绘了王维在辋川别业中的悠闲生活。诗中运用写景、抒情相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闲居生活的喜爱之情。
诗的第一句“独坐幽篁里”,点明了诗人所处的位置——幽静的竹林深处。王维的别业位于蓝田辋川,那里是一个山清水秀、环境清幽之地。诗人独坐在竹林里,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心中一片宁静淡泊。
诗的第二句“弹琴复长啸”,写诗人闲暇时的雅兴。弹琴是王维所擅长的技艺,而长啸则是诗人抒发胸臆的一种方式。诗人一边弹琴,一边长啸,在竹林间尽情地抒发着自己的情感。
诗的第三句“深林人不知”,写诗人隐居的清净。深林之中,人迹罕至,诗人隐居于此,过着闲适美好的生活。外界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他只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
诗的第四句“明月来相照”,写诗人与月亮的交流。明月皎洁清幽,是诗人的知己。在月夜里,诗人与月亮相对而坐,促膝谈心,倾诉衷肠。
《竹里馆》这首诗,以平和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述了诗人闲居生活的各种情趣。诗中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以及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