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题画诗是南宋理学家、诗人朱熹所作,是一首咏竹石之美的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朱熹的幽居生活有关。朱熹晚年辞官归隐,在福建建阳的武夷山建了竹林精舍,过起了隐居生活。他经常在竹林中散步,观赏竹石之美,并写下了许多赞美竹石的诗文。这首竹石题画诗就是其中之一。
竹石题画诗体现了朱熹的自然观和审美观。朱熹认为,竹石是自然界中最有品格、最有气节的事物。竹子坚韧不拔,石头像水中绅士,它们都不畏严寒酷暑,傲然挺立,体现了刚正不阿、坚贞不屈的精神。朱熹用诗歌的形式赞美竹石,表达了他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首诗的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写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竹子扎根在岩石缝隙中,任凭风吹雨打,它依然咬定青山,永不言败。第二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写出了竹子的坚贞不屈的精神。竹子经历过千磨万击,依然坚韧不拔,任凭东西南北风吹打,它依然屹立不倒。第三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写出了竹林中的春色之美。几枝桃花点缀在竹林中,春天的江水温暖起来, 鸭子先知春江水暖,在江中嬉戏。第四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写出了诗人与友人的相聚之乐。江南的春色美好,此时正是落花时节,遇见久别重逢的友人,诗人倍感喜悦。
竹石题画诗是一首咏竹石之美的诗歌,体现了朱熹的自然观和审美观。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读来令人陶醉。这首诗对后世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被历代画家和书法家所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