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是中国古代绘画中常见的题材,常被文人墨客用来寄托情怀,表达思想。竹石字词句诗中,竹子往往象征着高风亮节、坚贞不屈的精神;石头则象征着坚强、稳定、永恒的品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竹林外的桃花开了几朵,春江的水变暖了,鸭子最先知道。这句诗通过对竹林、桃花、春江、鸭子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图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悦之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宋·郑燮《竹石》)
竹子咬定青山,绝不放松,它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中。经历千磨万击,它依然坚韧挺拔,任凭东西南北风如何吹刮,它也巍然不动。这句诗借竹子坚韧不拔的精神,表达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顽强不屈的品格。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清·郑燮《新竹》)
新生的竹子比旧的竹子要高,但这完全是依靠老竹子的扶持。这句诗借新竹与老竹的关系,表达了对前辈的感恩之情,同时也强调了传承的重要性。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宋·苏轼《赤壁赋》)
石头可以被击碎,但不能夺去它的坚硬;丹可以被磨损,但不能夺去它的赤红。这句诗通过对石头和丹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坚贞不屈、宁折不弯的精神。
“万斛泉声喷怒吼,快玉转石如奔雷。”(唐 · 白居易《庐山瀑布》)
万斛泉水喷涌而出,发出怒吼之声,就像一块巨大的玉石在快速旋转,发出奔雷之声。这句诗通过对庐山瀑布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雄伟,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唐·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从遥远的地方流来,在白云缭绕的山间穿梭,一座孤城矗立在万仞高山之中。这句诗通过对黄河、白云、孤城、万仞山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壮阔的边塞风光,也表达了诗人对边塞战士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