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小儿亡赖诗的真实背景是白居易在政治上的失意和对仕途浮沉的深刻领悟。白居易于唐贞元十四年(798年)进士及第,贞元十六年(800年)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年)任左拾遗。在任期间,他积极谏诤,触犯权贵,遭人忌恨,于元和十年(815年)被贬为江州司马。在江州,他写下了著名的《最喜小儿亡赖诗》,表达了对仕途浮沉的厌恶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最喜小儿亡赖诗原文:
最喜小儿亡赖,信能吏事无碍。
贵人富家厌之,骄人兵马畏之。
与我同居一院,夜眠昼饮相对。
小儿不识字,愚我亦不才。
但愿老死江边,彼此不改旧态。
这首诗,写得轻松诙谐,看似白居易在歌颂小儿,其实是在借小儿来抒发自己对仕途的厌恶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在江州,白居易和小儿结成了忘年交。他们同居一院,夜眠昼饮相对,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小儿不识字,愚我亦不才。但愿老死江边,彼此不改旧态。这是白居易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他希望和小儿一起,老死在江边,永远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