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农诗又名《种桑诗》,是中国唐朝诗人许浑创作的歌颂农民种桑养蚕的七言绝句,生动地描绘了蚕农的辛勤劳动和蚕丝织造的繁忙景象。这首诗作于唐宣宗大中七年(853年)春天,许浑在经过了彭州府仁寿县(今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附近的岷江时,看到当地农民勤奋劳动的情景,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蚕桑满陇陌,春尽日迟迟。
蚕桑遍布在田野阡陌之间,春天已经过去,日长时间尚短。
女工分茧织,男者扶犁迟。
妇女们分茧织丝,男人们扶着犁耙耕地。
绕树桑叶尽,蚕饥桑叶稀。
桑树上的桑叶都已被蚕吃尽,蚕儿饥饿,桑叶稀少。
山里啼鸣鸟,空巢欠哺儿。
山里啼鸣的鸟儿,空巢中缺少嗷嗷待哺的幼鸟。
纤丝争茧帛,缣素重熙熙。
细长的蚕丝争相结茧吐丝,白织素帛层层堆积,一片繁荣兴旺的景象。
嫩条受刀柳,青坂识人归。
新长出的柔嫩枝条被刀割伤,青青山岗上认出了归来人的身影。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蚕桑遍布田野的景象,以及蚕农们辛勤劳动的场景。诗人用“满陇陌”和“春尽日迟迟”两个词语,生动地描绘了蚕农们在田间地头劳作的繁忙景象,体现了农民们勤劳质朴的精神。
接下来的两句诗描绘了蚕农们分工合作的场景。“女工分茧织,男者扶犁迟”这两句诗,分别描写了妇女们分茧织丝和男人们扶着犁耙耕地的场景。这些场景生动地反映了蚕农们分工合作、齐心协力劳作的情景,体现了蚕农们团结互助的精神。
接下来的两句诗描绘了蚕儿饥饿、桑叶稀少的景象。“绕树桑叶尽,蚕饥桑叶稀”这两句诗,分别描写了蚕儿们绕着桑树吃桑叶的场景和桑叶稀少的情景。这些场景生动地反映了蚕农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体现了蚕农们坚忍不拔、克服困难的精神。
接下来的两句诗描绘了鸟儿啼鸣、空巢欠哺儿的景象。“山里啼鸣鸟,空巢欠哺儿”这两句诗,分别描写了山里鸟儿啼鸣的场景和空巢中缺少嗷嗷待哺的幼鸟的情景。这些场景生动地反映了蚕农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体现了蚕农们坚忍不拔、克服困难的精神。
最后的两句诗描绘了蚕农们收获蚕茧、织造丝帛的场景。“纤丝争茧帛,缣素重熙熙”这两句诗,分别描写了蚕农们将蚕茧织成丝帛的场景和丝帛堆积如山的场景。这些场景生动地反映了蚕农们收获的喜悦和丰收的景象,体现了蚕农们勤劳致富、安居乐业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