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是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在古代诗歌中,嫦娥的形象往往与月亮联系在一起,被描绘成一位美丽、善良、充满智慧的仙女。
嫦娥奔月的传说最早见于《淮南子》。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位名叫嫦娥的仙女,她与丈夫后羿一起居住在月亮上。后羿是一位神射手,他曾射下九个太阳,拯救了人类。有一天,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一瓶不死药,并把它交给嫦娥保管。
有一天,后羿的徒弟逢蒙趁后羿外出打猎之际,企图抢夺不死药。嫦娥无奈之下,吞下了不死药,飞到了月亮上。
在古代诗歌中,嫦娥的形象往往与月亮联系在一起,被描绘成一位美丽、善良、充满智慧的仙女。她经常被比喻为“玉兔”、“桂花树”等与月亮相关的事物。
嫦娥也被视为爱情和婚姻的象征。在古代诗歌中,嫦娥与后羿的爱情故事经常被用来表现忠贞不渝的爱情。
嫦娥奔月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历代诗人都有写过以嫦娥奔月为题材的诗歌。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李白的《嫦娥》: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知眠睡寒。”
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
“霓裳羽衣舞,素胚明珠冠。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