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这个人物,第一次出现在诗词歌赋中,是由屈原所创作的《楚辞·天问》中。诗句如下:
> "羿焉彮妻,焉得姮娥?焉得夫羲?焉得郁仪?焉得瑶浆?"
这里,屈原提出了四个问题,分别是:
后羿是怎么得到妻子嫦娥?
后羿又是如何得到姮娥?
后羿是如何得到羲和?
后羿是如何得到瑶浆?
在后来的诗词歌赋中,嫦娥这个人物逐渐被神话,成为了一种代表月亮的仙女。关于嫦娥的诗句,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李白的《月下独酌》中的这两句: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李白独自在月下饮酒的场景。他举起酒杯,邀请月亮一起共饮,并将自己的影子算作是第三个人。这首诗,体现了李白洒脱不羁的个性,也表达了他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在杜甫的《月夜》中,嫦娥也被提及。诗句如下: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在这首诗中,杜甫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他看到天上的明月,想到自己的故乡,于是感慨道:今夜的露水是那么白,而故乡的月亮是那么明亮。
在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嫦娥也被提及。诗句如下: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这首诗中,苏轼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他希望友人在中秋节那天,能够与自己共赏明月。
> 嫦娥奔月的传说,在诗词歌赋中被广泛流传。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李商隐的《嫦娥》中的这两句:
>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嫦娥在广寒宫中孤寂的生活。她每天只能对着云母屏风和烛影,看到长河逐渐落下,晓星沉入地平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