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今山西河津)。出身于官宦之家,其祖父王通曾为秦王李世民的门客。王勃自幼聪明,读书过目成诵,在少年时就以才华出名。他14岁时中举,16岁时成为进士。22岁时,他奉命出使交趾(今越南),在途中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是王勃的代表作。该序是为滕王阁落成而作,全文共30句,373个字。文章开篇即以“滕王阁”之名,点明了书写的对象。接下来,作者写到自己因“当杨柳”而“不堪久负”,于是决定“登高壮观”。
随后,作者开始描写滕王阁周围的景色,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接着,作者通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诗,将滕王阁周围的景色描绘得更加生动。这两句诗也成为《滕王阁序》中最著名的两句诗。
《滕王阁序》语言优美,辞藻华丽,充满了诗情画意,是唐代骈文中的杰出之作。该序不仅是王勃的代表作,也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篇名篇,在中华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