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创作《偶成》一诗时,正值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春,时年五十六岁。当时,朱熹正在福建漳州知府任上。漳州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民生凋敝,社会动荡。朱熹一到任,便积极兴办公益事业,整顿吏治,平息民变,为百姓造福。
《偶成》一诗,是朱熹在福建漳州任上所作,抒发了诗人对仕途困顿、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朱熹旷达的人生态度。
诗的前两句“偶成二绝句,不为鬼神惊”,表现了诗人不愿为鬼神所惊扰,希望过安宁的生活。
诗的后两句“岂能无怪事,祸福固难明”,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叹。他认为,世界上存在着许多怪异的事情,而祸福更是难以预料。
全诗流露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也表现出他旷达的人生态度。他认为,既然世事无常,那就不要执着于得失,要顺其自然,安贫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