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七绝诗,写于熙宁二年(1069年)元旦,是作者新年前后常用的一种诗体。这首诗通过对元旦这一传统节日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新年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当时,王安石正任职于朝中,经历了熙宁初年变法失败,又恰逢元旦之际,作者借此写诗抒怀。
诗歌开篇就描绘了一幅冬日元旦的景象,诗人用“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两句,展现了元旦这一天人们热烈庆祝的欢乐气氛。爆竹声响彻云霄,预示着旧的一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正在到来;春风徐徐吹来,带来了温暖的气息,与酒中的屠苏相映成趣。
诗歌第二联描写了元旦这一天人们的活动,“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两句,展现了人们在元旦这一天更换桃符的习俗。曈曈日是指初升的太阳,象征着新年的开始;新桃是新桃枝,旧符是旧的桃符,人们用新桃符替换旧的桃符,寓意着辞旧迎新。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新年的展望和祝福,“明年胜事多”寄托了诗人对新年的美好愿望;“更喜今朝见雪花”,则表达了诗人对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