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五言绝句。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秋夜思念故乡的深切感情。
李白出生在唐朝开元年间(公元713年),其父李客是蜀中一名小官吏。李白自幼聪颖过人,五岁能诗,七岁能文。成年后,他曾漫游各地,拜访名师,钻研学问。在游历过程中,李白结识了许多朋友,也经历了许多坎坷。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李白被唐玄宗召入京,任翰林供奉。在宫中,李白受到唐玄宗的赏识,但他很快因性格豪放不羁而得罪权贵,被贬出京。此后,李白又继续游历各地,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静夜思》这首诗创作于李白被贬出京后的一个秋夜。当时,李白客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他独自一人住在客栈里,夜不能寐,思念故乡。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静夜思》这首诗全诗只有四句,但诗意却非常深远。首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写出了诗人在秋夜思念故乡时的场景。月光皎洁,像地上结了一层霜一样。诗人看到月光,不禁想起了家乡的明月,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第二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念故乡,他不知道家乡的明月是否也像这里的明月一样皎洁。诗人思念故乡,但他又无法回到家乡,只能借着明月来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
《静夜思》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但感情却非常真挚。诗中的每一句话都流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首诗是李白众多诗作中的一首代表作,它也被选入中国语文课本,供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