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对柳树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咏柳这首诗创作于唐开元九年(721年),当时贺知章75岁,寓居洛阳。这年春天,他看到满城柳树吐绿发芽,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咏柳诗。
咏柳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押平声韵。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歌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描绘了柳树高耸入云、郁郁葱葱的景象。碧玉,指碧绿色的玉石。用碧玉来比喻柳树的颜色,形容柳树的枝叶碧绿鲜艳。一树高,形容柳树高度大。
诗歌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描绘了柳树的枝条随风飘摇、婀娜多姿的景象。万条,形容柳树的枝条众多。垂下,形容柳树的枝条向下生长。绿丝绦,形容柳树的枝条细长柔软,随风飘动的样子很像丝绦。
诗歌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表达了诗人对柳树叶子的赞叹之情。细叶,形容柳树的叶子细小而密集。谁裁出,是诗人用疑问的语气来赞美柳树叶子的精巧。诗人认为,柳树的叶子是如此精巧,一定有一个巧匠精心裁剪过。
诗歌第四句"二月春风似剪刀",表达了诗人对春风的赞美之情。二月,指农历二月,即现在的三月。春风,指春天温暖和煦的风。似剪刀,形容春风将柳树的叶子剪裁得非常精巧。诗人认为,春风就像一位巧匠,用剪刀将柳树的叶子剪裁得如此精巧。
咏柳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咏物诗。这首诗通过对柳树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清丽,是唐诗中咏柳诗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