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作,共四首。其中第一首最为著名,诗句如下:
>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 烟雨莽苍归思断,渚清沙白断肠波。
> 谁向江头问别浦,教人十里泪如麻。
这首诗作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龚自珍从北京回江西老家丁忧期间。当时,龚自珍因触怒道光皇帝,被革职查办,遣戍新疆。在回乡途中,龚自珍的心情非常沉重,一路之上感怀身世,忧国忧民,写下了这首诗。
诗的首句,龚自珍用“浩荡”一词来形容自己内心的愁绪,既深沉又汹涌。白日西斜,天色苍茫,龚自珍独自一人策马东行,有一种孤寂落寞之感。诗人用“即天涯”来形容自己的去处,暗示着自己将要远赴边疆,与亲朋好友永别。
诗的第二句,龚自珍以两个“茫茫”和两个“沉沉”来形容中国的疆域辽阔,山川河流众多。九派是指九条大河,象征着中国大地上的众多河流。一线是指万里长城,象征着中国南北的界限。诗人用这两句诗来表现中国的壮丽山河和悠久历史,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诗的第三句和第四句,龚自珍用“烟雨莽苍”和“渚清沙白”来形容长江两岸的景色。烟雨迷蒙,莽莽苍苍,江渚清澈,沙滩洁白。诗人用这两句诗来衬托自己的离愁别绪。烟雨中,诗人想起自己的故乡和亲人,不禁悲从中来。江水滔滔,波浪滚滚,诗人想到自己的前途坎坷,不禁心碎神伤。
诗的最后一句,龚自珍用“谁向江头问别浦”来反问,暗示着自己没有人可以倾诉离愁别绪。诗人用“教人十里泪如麻”来形容自己离别的痛苦,让人读后不禁潸然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