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亥杂诗》是清朝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歌,共38首,创作于1800年(清嘉庆五年)。这组诗主要反映了龚自珍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表达了他积极进取、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注:已亥杂诗只节选五首,并非全部三十八首
其一: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释:
1. 浩荡:形容愁绪广阔无边。
3. 天涯:天边,极远的地方。
4. 落红:凋谢的花朵。
5. 春泥:春天里的泥土。
译文:
离愁浩荡,漫无边际,太阳西斜,即将黄昏。
吟鞭向东,指向天涯,此去漫漫长路,前途未卜。
凋谢的花朵并非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要滋养花朵,奉献自我。
其二: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 九州:中国古时对全国的称呼。
2. 风雷:比喻有才华的人才。
3. 万马齐喑:形容天下沉寂,无人敢说话。
4. 天公:比喻上天。
5. 重抖擞:重新振作。
6. 不拘一格:不拘泥于一格,不拘泥于形式。
译文:
中国的生机和活力依靠的是风雷,但是现在却是一片沉寂,万马无声,实在可悲。
我劝天公重新振作,不拘泥于一格,降下有才华的人才。
其三:
是非忍辱常开笑,薪尽火传别有香。
哀鸿有信音书断,肠断白云秋草霜。
注释:
1. 是非忍辱:指忍耐是非和屈辱。
2. 开笑:笑脸相迎,和颜悦色。
3. 薪尽火传:比喻前人死去,后人继承其事业。
4. 别有香:形容从前人的事业中继承下来的美好品德。
5. 哀鸿:比喻受难的百姓。
6. 音书断:音信不通。
7. 肠断:形容极度悲伤。
8. 白云秋草霜:形容秋天的萧瑟景象。
译文:
面对是非和屈辱,依然以微笑面对,以礼相待,终能苦尽甘来,留得一缕清香。
哀苦的百姓音信全无,令人肠断。望着眼前秋天的萧瑟景象,更是徒增悲哀。
其四:
九死一生闲计较,五更三点读书声。
归来休问蓬莱事,且向菊花醉一场。
注释:
1. 九死一生:形容经历了千辛万苦才幸免于难。
2. 闲计较:无谓的计较。
3. 五更三点:指凌晨三点。
4. 读书声:读书的声音。
5. 蓬莱事:指仙境中之事。
6. 菊花:一种花卉,象征着高洁和傲霜斗雪。
译文:
九死一生,侥幸逃脱,不必再去计较那些无谓的事情。
五更三点,读书声声,勤奋不辍。
归来不必打听蓬莱仙境之事,且向菊花醉一场,消解愁绪。
其五: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1. 黄河:中国第二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
2. 白云间:白云之间。
3. 一片孤城:形容戍边将士孤军奋战,处境艰难。
4. 万仞山:形容高山耸立,高不可攀。
5. 羌笛:羌族人吹奏的一种乐器。
6. 杨柳:一种树木,象征着离别和思念。
7. 春风:比喻朝廷的恩惠。
8. 玉门关:汉朝时设在甘肃省敦煌市西北的关隘。
译文:
黄河远上,白云缭绕,一片孤城矗立在万仞高山之间。
羌笛声声,何必怨恨杨柳?春风不曾吹拂过玉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