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词人,一生写了很多边塞诗词,这些诗词大多写于他在北方抗金前线任职期间。他的边塞诗词语言豪放旷达,气势磅礴,慷慨悲壮,充满了爱国热情,是宋词中的珍品。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这首词是辛弃疾在得知陈同甫即将出兵抗金时所作。词中,辛弃疾用醉眼朦胧中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意象,表现出自己对战事的关注和渴望。接着,又用“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的夸张比喻,描绘出将士们豪迈的气概和壮烈的场景。然后,再用“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形象描写,表现出将士们的英勇和武艺高强。最后,又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豪言壮语,表达出自己为国效力的决心和对功名的渴望。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游览京口北固亭时所作。词中,辛弃疾首先用“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的感慨,表达出自己对英雄人物的景仰和对历史兴衰的感慨。接着,又用“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比喻,描绘出昔日繁华如今衰败的景象。然后,再用“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的描写,表现出自己对刘裕的敬佩和对历史的追忆。最后,又用“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回忆,表达出自己对南朝英雄人物的赞叹和对国势衰微的痛惜。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春迟。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
手捋红杏蕊。
鞺鼓敲,战旗飘,
鹧鸪声里,霜华晓。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王,从此无心爱良夜。
起坐不能平,
嚼蜡无味,吞声忍泪。
待君王,自有英才更少年。
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梦中作的。词中,辛弃疾首先用“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的描写,表现出自己身处深宫之中,与世隔绝的孤独和寂寞。接着,又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比喻,描绘出自己内心波澜起伏、思绪万千的复杂心情。然后,再用“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捋红杏蕊”的描写,表现出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最后,又用“待君王,自有英才更少年”的豪言壮语,表达出自己对国家未来的希望和对后辈英雄的信任。
辛弃疾的边塞诗词,语言豪放旷达,气势磅礴,慷慨悲壮,充满了爱国热情,是宋词中的珍品。这些诗词不仅表现了辛弃疾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而且也体现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