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想听杜甫这首诗的意思?

首页

我想听杜甫这首诗的意思?

《春望》所处的时代背景

《春望》是唐朝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创作于公元757年(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当时,杜甫正在长安,目睹了安史之乱后长安的荒凉景象,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春望》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春望》是一首感时伤乱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后长安的荒凉景象的悲痛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全诗共四联,层层递进,描绘了长安城内外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春望》的具体内容分析

第一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国破山河在”一句,点明了诗歌的时代背景,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势衰微,长安城被叛军攻陷。诗人看到国家破败,山河依在,不禁悲从中来。

“城春草木深”一句,描写了长安城内的荒凉景象。春天本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但长安城内却一片荒芜,草木丛生。这与诗人记忆中的长安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衬托出长安的荒凉。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亲友离别的悲痛。诗人看到长安城内的荒凉景象,不禁流下泪来。

第二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烽火连三月”一句,描写了安史之乱期间战火纷飞的景象。烽火狼烟,昼夜不息,战火已经持续了三个月之久。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家书抵万金”一句,描写了诗人在乱世中对亲人的思念。诗人身处长安,音信不通,对远方的亲人十分挂念。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两句,描写了诗人因忧国忧民而头发花白,愁白了头。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身世的感伤。

第三联:“身世悠悠感,斜阳又照墟。流离乱离极,终见幽州花。”

“身世悠悠感”一句,抒发了诗人对个人身世的感慨。诗人一生坎坷,仕途不顺,流离失所。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伤。

“斜阳又照墟”一句,描写了长安城内的残破景象。斜阳映照着废墟,一片凄凉。这句诗与第一联的“城春草木深”相呼应,进一步渲染了长安的荒凉景象。

“流离乱离极,终见幽州花”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诗人历经流离失所之苦,但仍然对未来充满希望。他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会看到幽州的繁花盛开。

第四联:“金戈铁马闻征鼓,仍旧梁园梦未苏。从今四海为家,去时一酌同君酬。”

“仍旧梁园梦未苏”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梁园是诗人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他对梁园有着深厚的感情。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从今四海为家,去时一酌同君酬”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诗人决定离开长安,去往四海为家。临行前,他要与朋友共饮一杯,表达对友人的感激和告别之意。

热门工具

Copyright© 名字网-专业婴儿宝宝起名网站!闽ICP备2022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