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秋风万里芙蓉国。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洞庭连天九疑高,书愤难名惊风雨。
烟雨茫茫洞庭开,云山无尽月徘徊。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秋风万里芙蓉国,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洞庭连天九疑高。
书愤难名惊风雨,烟雨茫茫洞庭开。
云山无尽月徘徊,遥望洞庭山水翠。
作者:刘禹锡
《望洞庭》这首诗是唐朝诗人刘禹锡于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在湖南潭州(今长沙)时所作。诗人被贬官到潭州,倍感郁闷,所以借诗抒发自己的贬谪心情。
这首诗描写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联“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写洞庭湖的秋夜景色,湖光和秋月融为一体,显得格外美丽和静谧。
第二联“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写洞庭湖的湖面风平浪静,如一面镜子一般清澈。湖中青山绿水,清晰可见。
第三联“白银盘里一青螺,秋风万里芙蓉国”写洞庭湖中有一座形似青螺的小岛。每到秋风瑟瑟的季节,这座小岛便被盛开的芙蓉花所环绕,宛如一片花的海洋。
第四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写洞庭湖周围的山势雄伟壮丽。五岭山脉绵延起伏,云雾缭绕,仿佛腾起微波细浪。乌蒙山脉气势磅礴,奔腾咆哮,仿佛飞溅泥丸。
第五联“洞庭连天九疑高,书愤难名惊风雨”写洞庭湖的浩瀚无际和九疑山的雄伟高耸。洞庭湖与天相接,九疑山也高入云霄。诗人在此抒发了自己的愤慨,正如这些壮丽的景色一样,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第六联“烟雨茫茫洞庭开,云山无尽月徘徊”写洞庭湖的烟雨朦胧和云山缭绕的景色。烟雨弥漫在洞庭湖上,湖面一片朦胧。云雾缭绕在山间,山色若隐若现。
第七、八联“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和“秋风万里芙蓉国,五岭逶迤腾细浪”这两联以重章复沓的形式,再次描写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
第九联“乌蒙磅礴走泥丸,洞庭连天九疑高”和“书愤难名惊风雨,烟雨茫茫洞庭开”这两联再次抒发诗人对洞庭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十联“云山无尽月徘徊,遥望洞庭山水翠”写洞庭湖的月夜景色。皓月当空,云山环绕,显得格外静谧和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