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写《饮酒》诗共二十首,最初的五首作于晋安帝隆安四年(400)春天,前四首写于桃花源,第五首写于浔阳柴桑任彭泽县令时。
这首诗抒发诗人在乱世中弃官归隐后的悠闲自得的情怀。
起笔二句,反诘设问。诗人连用两个设问句,起句反诘,次句进一步设问。先问山中有什么,然后问岭上有什么,把诗人所处的处境点染出来。山中岭上两相对举,烘托出诗人在山中悠闲自得的心情。
“只可自怡悦”点出山中之景,不仅美不胜收,而且能使人神清气爽,自得其乐。而“不堪持寄君”则说明,这些清幽的景色,只适合自己欣赏,不能带回去分赠朋友。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这一首诗的千古名句。诗人卸去官职后,就在东篱下悠闲地采集菊花,不经意抬头,便看见了南山。南山是诗人家乡庐山的一座山峰,他曾赋诗赞美过它。诗人归隐后,无事可干,就在东篱下采菊,抬头看见南山,顿感悠然自得,这正是他长期以来所追求的生活。
这两句写山中的黄昏景色。黄昏时分,山中的景色更加美好,飞鸟也结伴归巢。诗人被这美丽的景色陶醉了,他忘记了尘世的烦恼,只觉得心旷神怡。
陶渊明作于义熙元年(405)归隐后不久,时年四十一岁。
“少无适俗韵”,从小就不同流俗,不随世沉浮;“性本爱丘山”,天生就喜欢田园山水。这两句概括地写出了诗人超尘孤傲的性格和爱好,以及他归隐的思想根源。
“误”字点明诗人宦游是误入歧途,表明他并不愿意做官;“一去三十年”,写出宦游经历的漫长,为下文归隐作铺垫。
“羁鸟恋旧林”比喻归隐者对家乡的眷恋;“池鱼思故渊”比喻归隐者对故乡的思念。这两句用比兴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归隐后的心情。
“开荒南野际”写诗人归隐后的主要活动;“守拙归园田”写诗人归隐的目的。归隐后的诗人虽然过着清贫的生活,但他却安贫乐道,自得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