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西林壁诗》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定居成都后所作。诗题中的“提诗”意为用诗歌的形式记载作者游历和学习,而“林壁”是指杜甫在成都的居所——茅斋。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变迁和世事无常的感慨。
《提西林壁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节奏明快,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诗中运用了许多口语化的词汇,如“去”、“看”、“听”、“想”、“记得”等,使诗歌具有很强的亲切感和感染力。
诗中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变迁和世事无常的感慨,感情十分真挚。诗人以“壮士”和“美人”两个鲜明的形象作对比,写出了壮士在风云变幻中坎坷的人生,和美人夕阳红颜、白发垂垂的衰老。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世态炎凉的深刻感慨。
诗中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全诗以七言绝句的形式写成,每句由四组三字词组成,读起来朗朗上口。
《提西林壁诗》传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怀才不遇的复杂感情。诗人通过对美人形象的描写,表达了对风云变幻莫测的世态人情的感慨,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惋惜之情。
《提西林壁诗》是一首具有很强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首诗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科书,被广为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