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是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因“乌台诗案”被贬官黄州时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表达了苏轼在政治上失意、人生遭受挫折后的旷达胸怀和超脱洒脱的情怀。
原文: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不要听那风穿过树林打在叶子上的声音,不妨一边吟诵啸歌一边慢慢地走。拿着竹杖,穿着草鞋比骑马还轻松,怕什么?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这才是平生乐趣所在。
料峭的春风吹醒了我酒意,山头斜阳却迎接着我。回头望来路上那萧瑟的地方,回去吧,那里既没有风雨,也没有晴天。
赏析:
这首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后。当时,苏轼正逢人生失意之时,但诗中却表达了诗人曠達之情。
词的上阕写苏轼在政治上失意后,仍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他认为,与其在失意的痛苦中苦苦挣扎,不如放宽心胸,去欣赏沿途的风景。
词的下阕写苏轼在春风中醒酒后,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回头望去,看到来时路上那萧瑟的景象,感慨万千。他意识到,人生的道路上既有风雨,也有晴天,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面对。
这首词是一首充满正能量的词。它告诉我们,无论遭遇什么挫折,都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不要被困难吓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战胜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