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是唐朝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写了黄鹤楼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登楼后的感慨。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蛇山之巅,始建于三国时期,因三国时期名士费祎在此登仙而得名。
诗的上半部分主要描写了黄鹤楼的壮丽景色。首句“昔人已乘黄鹤去”点明了诗的主题,也为全诗定下了一个飘渺的基调。第二句“此地空余黄鹤楼”写出了黄鹤楼的荒凉和萧瑟。第三句“黄鹤一去不复返”写出了诗人的感慨,也为全诗增添了一丝悲凉的气氛。
诗的下半部分主要描写了诗人登楼后的所见所感。第四句“白云千载空悠悠”写出了白云的飘渺和永恒。第五句“晴川历历汉阳树”写出了晴川上汉阳树木的明晰可见。第六句“芳草萋萋鹦鹉洲”写出了鹦鹉洲上芳草的繁茂。第七句“鹦鹉洲”写出了诗人的感慨,也为全诗增添了一丝哀伤的气氛。
《黄鹤楼》是崔颢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唐诗中的名篇。这首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崔颢的诗歌创作功底。诗中描写的黄鹤楼景色壮丽,令人神往。诗人登楼后的感慨也发人深省,让人不禁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短暂。
《黄鹤楼》诗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首诗被收入《唐诗三百首》等许多诗集,并被历代文人墨客传诵和模仿。这首诗也成为黄鹤楼的象征,吸引了无数游人前来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