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赋》,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的作品,写于汉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 这篇赋作是应汉武帝之诏而作,以赞颂汉武帝大规模开凿上林苑的盛举为目的,描绘了上林苑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歌颂了汉武帝治下文治武功的丰功伟绩。
《上林赋》全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序,对汉武帝开凿上林苑的盛举进行赞颂,并展示了上林苑的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上林苑在长安之南,占地百里,苑内山川起伏,林木葱郁,花草繁盛,奇珍异兽遍布。
>春天,百花盛开,香气扑鼻;夏天,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秋天,果实累累,硕果飘香;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
>在赋的最后,司马相如盛赞了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以及他对上林苑的精心经营,并将上林苑比作人间天堂。
《上林赋》在艺术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语言华丽优美,使用大量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将上林苑描绘得如同仙境一般。
想象丰富奇特,文中穿插了许多神话传说,使赋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结构严谨,全篇分为序和赋两部分,序部分对上林苑进行总体描述,赋部分对苑中的各种游乐活动和奇珍异兽进行具体的描写,使文章层次分明,脉络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