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是一首描绘了山林幽静、景色宜人的诗篇。
《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当时,杜牧正在宣州担任刺史,他常常游山玩水,吟诗作赋。这首诗就是他在一次游览山林时所作。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诗歌第一、二句描绘了山路蜿蜒曲折,清幽寂静的景象。开篇远字便将诗境拉向高远辽阔之处,一个斜字又增加了视觉上的动态美。
诗人从山下仰望,那山路像一条白色的丝带,蜿蜒曲折地伸向山顶。随着海拔的升高,山路变得更加陡峭,更加难走。诗人一边走,一边欣赏着沿途的风景。在白云缭绕的山腰处,隐约可见几户人家。
山花开后山更香,水流清激石更坚。
诗歌第三、四句写出了山中幽隐、朴实自然的景致。诗人越往上走,就越能感受到山中的芬芳。山花盛开,香飘满山,令人心旷神怡。山泉清澈见底,激流拍打着岩石,发出哗哗的水声。
诗人在这里运用了拟人手法,把山花和山泉人格化了,赋予了它们人性的情感和意志。山花开后,山更香,这是因为山花知道诗人来了,所以吐芳争艳,欢迎诗人的到来。水流清激,石更坚,这是因为水流知道诗人的到来,所以激流拍打着岩石,为诗人奏响一曲欢快的乐章。
伾(ruò)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诗歌第五、六句描绘了山林深秀、景色宜人的景象。太阳下山了,月亮升起来了。一只夜鸟停息在池边的树上,发出几声清脆的鸣叫。寺庙的和尚正在月下敲门,准备休息了。
诗人在这里运用了烘托的手法,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写,衬托出山林的幽静和深邃。夜鸟的鸣叫,和尚的敲门声,都显得那么清晰而有节奏,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山林的静谧和安详。
过桥分野香,但恐脏瑶琴。
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的喜爱之情。诗人从山林中走过,经过一座小桥,闻到了阵阵花香。他担心花香会弄脏自己的瑶琴,所以小心翼翼地走过桥去。
诗人在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花香比喻成瑶琴,形象地表达了花香的浓郁和芬芳。诗人喜爱山林,喜爱山林中的花香,他把花香看作是珍宝,所以小心翼翼地走过桥去,唯恐弄脏了瑶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