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衢道中》是唐代诗人孟浩然代表作之一,是诗人于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冬,由越州赴溧阳时写的一首诗。三衢山是衢州的门户,素有“三衢天下秀”之誉。诗人入由三衢,出越入楚,道经三衢山,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
全诗描绘了作者独自翻越三衢险峻的山路,感受山中壮丽景色,最终到达目的地的过程。诗中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前途的信心。
诗的第一联,“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写出了诗人行走在乡间小路上,天色已晚,树木稀疏,天空低矮,江水清澈,月亮近在咫尺。这是一个宁静祥和的夜晚,詩人独自一人走在路上,心情是愉悦的,但又有一丝孤独之感。
诗的第二联,“霜落人归早,风生鸟亦稀。”写出了诗人赶夜路,天色已晚,人们早已归家休息,只有稀疏的几只飞鸟在空中盘旋。诗句描绘了深秋时节的蕭瑟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孤独寂寥的心情。
诗的第三联,“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和。”写出了诗人翻越南山时,看到秋色与山势相互映衬,美景令人陶醉。诗句赞美了秋天的美丽景色,也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诗的第四联,“白水明田里,寒鸦噪林梢。”写出了诗人来到白水村,看到田野里一片白茫茫,寒鸦在林梢上噪叫。诗句描绘了冬日农村的景象,也烘托出诗人的寂寞之情。
诗的第五联,“三衢路上客,舍此竟何之?”写出了诗人的疑问,既然已经翻越了三衢山,那么接下来要去哪里?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前途的迷茫。
诗的第六联,“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写出了诗人对江南的热爱之情,虽然江南一无所有,但詩人願意把江南的一枝春色作为禮物送給讀者。詩句表達了詩人對江南的無限眷戀。
诗的最后两句,“柳条黄半未,梅蕊白欲稀。”写出了诗人在旅途中看到的景色,柳条已经泛黄,梅花已经凋谢。诗句描绘了初春时节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旅途的结束。
总之,《三衢道中》是一首描绘秋日山川景色的诗,詩中,詩人孟浩然以清新淡雅的筆調,勾勒出秋日的秀麗景色,抒發了內心的情感。詩的语言簡潔明瞭、清新自然,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