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衢道中正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其著名代表作之一。此诗是孟浩然自洛阳赴扬州时的作,其中描写了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告别家乡,踏上旅途的复杂心情。三衢,是衢州府的古称,位于浙江省中部,是浙皖两省的交界地带,有“三衢通衢”之称。此诗写于孟浩然行经三衢道的途中,诗中描绘了三衢山水的旖旎景色,抒发了诗人离乡的愁绪和对未来的憧憬。
从衡阳到曲阿,一共五千里。长江和黄河流向不同方向,地理位置极为不同。告别荆门,就要上三衢山去,我乘着小船随着江水不止地东流。
在秋风瑟瑟的季节里,我与大雁结伴而行。行舟夜夜停靠在不同的岸边,江中的白浪拍打着船头。凉凉的秋风吹遍千里,江水苍苍,两岸的霜林都被染红了。
朝霞满天,我泊舟在洞庭湖口,南望长江烟波浩渺,触目所及全是水。我情不自禁地吟诵起那些浪迹天涯的诗人们的诗句来。江水缓缓东流,一去不复返。看着远行的舟船,我感到很惆怅。
诗的开头两句从空间和时间上描绘了诗人的行程,表达了诗人千里迢迢,跋山涉水,旅途漫长的感慨。中间四句写诗人在三衢道的所见所闻,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最后四句写诗人泊舟洞庭湖口,触景生情,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憧憬。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深远,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和对人生旅途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