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中国农业生产力低下,农民生活贫困。
诗人李绅亲眼目睹农民辛勤劳作的景象,深受感动。
他写下这首诗,表达对农民的同情和赞美。
首联:
原文: | 锄禾日当午, | 现代汉语: | 农夫锄禾耘草,正是骄阳正烈的午时。 |
“锄禾”指农民用锄头除草。
“日当午”指太阳当空照耀,正值正午。
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农民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的场景。
颔联:
原文: | 汗滴禾下土, | 现代汉语: | 农民挥汗如雨,汗珠滴落到田野的泥土中。 |
“汗滴禾下土”是夸张的说法,形容农民劳动时的辛苦。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赞美。
颈联:
原文: | 谁知盘中餐, | 现代汉语: | 又有谁知道盘中美食, |
原文: | 粒粒皆辛苦。 | 现代汉语: | 每一粒粮食都凝聚着农民的辛勤劳动。 |
“盘中餐”指人们日常吃的食物。
“粒粒皆辛苦”是指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辛勤劳动的结晶。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农民劳动成果的赞美。
尾联:
原文: | 锄禾日当午, | 现代汉语: | 农夫锄禾耘草,正是骄阳正烈的午时。 |
原文: | 汗滴禾下土。 | 现代汉语: | 农民挥汗如雨,汗珠滴落到田野的泥土中。 |
这两句诗与首联重复,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诗人再次强调了农民劳动时的辛苦,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