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惠中绝笔诗创作于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当时金军攻陷汴京,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北宋灭亡。吕惠中作为宋朝的忠臣,面对国破家亡的惨状,悲愤交加,写下了这首绝笔诗。
绝笔二首
其一:
老夫衰病且多难,儒者生涯至此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译文:
我这个衰老多病的老人,经历了重重磨难,儒者的生涯到了如此地步。国家破灭了,山河依然存在,春天的城郭草木茂盛。感念时势而花朵溅泪,恨别离而鸟儿惊心。烽火持续了三个月,家书抵得上万金。
其二:
衰鬓多年别帝京,此君不负平生志。
西湖雨过残红在,鲁殿风来古柏青。
吴越依然旧歌舞,中原尽是新哀声。
儿童尽识千秋恨,忍听歌中《采菱》。
译文:
我老迈的鬓发与京城别离多年,这个君主不负自己平生的志向。西湖雨过之后,残余的红花仍在,鲁殿风吹来之后,古柏依然苍翠青葱。吴越之地依旧是歌舞升平,中原却尽是新的哀声。小孩子都知晓千年的仇恨,忍心听人歌唱《采菱》这首歌。
与第一首绝笔诗相比,第二首绝笔诗的感情更加沉痛,更加悲愤。诗人以强烈的对比手法,将吴越的歌舞升平与中原的新哀声作对比,凸显了国家灭亡的惨烈。诗歌还以儿童唱《采菱》的细节,表现了对国家灭亡的内心的悲愤。